智能驱动 创新教育——设计艺术学院开展人工智能影响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研讨会

来源:综合办 责编: 吴慧霞 作者: 李欣颐 发布时间:2023-12-08 浏览量:762

设计艺术学院于11月28日开展“人工智能影响下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的研讨会。研讨会由学院李林平院长主持,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为我院特聘教授有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夫也教授、湖北美术学院张昕教授、青岛大学刘青林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贾荣建教授,学院副院长白建强、李佩及多位教研室主任也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李林平院长首先明确了会议的核心议题:即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艺术设计领域,以及这种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哪些创新改革。他表示,人工智能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但在这种新环境下:如何保持和弘扬艺术设计的核心价值,如情感和人文内涵,是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作出积极响应。

白建强副院长随后围绕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主题为:“文化文创文旅、共情共鸣共享‘双侧体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汇报。特别强调了“情感体验”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关注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还提到,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设计教育的传统模式,但真正的艺术设计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情感和人文价值。

张昕教授深入探讨了AI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他认为,AI不仅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同时,它正在改变设计师的思维模式。AI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更高效地工作,使设计流程变得更为高效和简洁。但更重要的是,设计师需要学会如何与这些工具合作,才能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作品。

张昕教授还讲述了AI图形图像识别与生成技术对人类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作用。他表示,AI技术正在不断进化,已经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创意构思和方案制作。通过可视化设计方案和自动化修正完善,AI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快的创新途径,并提高整体设计效率。此外,还指出了AI设计课程建设和AI师资培训班的重要性。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设计师熟练掌握AI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将它们应用于优化设计流程。总之,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正在深刻改变艺术设计领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通过与AI的紧密结合,设计师可以更快地进入创新思维状态。同时高校应重视审美鉴赏课程的建设和培训,这是AI技术必须服从的设计师理念的核心要素,有助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张夫也教授则强调了情感表达在学生设计创作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并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广阔视野及全局观念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融入设计,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意思维。同时,他主张将批判性意识纳入教学和培养体系,以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他表示,虽然技术正在改变世界,但真正的艺术设计始终是关于人、关于情感的。因此,教育者需要确保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不忘初心,保持对艺术和设计的热情和追求。

刘青林教授论述了人才培养中情感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他主张从情感、鉴赏力、观念、技术性以及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并认为这种综合性的培养方式对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文关怀,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贾荣建教授则着眼于自身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传统的课程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他指出了建立本土文创基地的设想,为学生和教师团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创新机会。

在会议最后,李林平院长着重强调了人工智能影响下青年教师培养、基地建设以及科研开展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他表示尽管我们办学的时间尚短,教师团队也相对年轻,且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但此次会议中各位专家教授的宝贵见解和建议为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期望这些观点和深入的讨论能够成为推动学院教育体系持续变革和优化的有益指引,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多机遇。

在热烈的掌声中,会议顺利落下了帷幕。与会者们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刻。这次会议不仅为我校教育事业播下了一颗新的种子,也为我校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期待着这颗种子能够茁壮成长,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摄影:毛琦帅、黄和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