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水彩画家周刚教授莅临我校谈《生活与创作》

责编: 文玉、郭松 作者: 何蓉 发布时间:2023-12-01 浏览量:422

周 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11月28日下午,名人名家大讲坛活动(名家进校园)活动再次在我校举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刚以《生活与创作》为题,为在校师生授课。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包建群以及学院师生共300多人参加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副院长龚为主持。

 

周刚教授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出发,讲述了艺术与艺术之学。他紧紧围绕生活积累、艺术创作构思到艺术创作的两个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授课,并结合知识的创作实践,专业性解读了创作历程。

周刚教授以何为创作、何为生活引向导入讲座内容。他指出,生活是人在生命路途中劳作与分享的活动,要学会把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他表示,当一个艺术家有了明确目标,就会有创作目标。他还通过播放作品,阐明了艺术就绘画而言是艺术家创造的隐含美学特征作品的要义。

 

在艺术知觉的讲授中,周刚教授表示所谓艺术知觉,是指对艺术品的表现性知觉,存在于每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中。艺术本质的真实性与其事实性、现实性无关,这种艺术本质的真实性称为其术之真,也被称为生命的意味;艺术的意味是通过像生命体一样的形式来传达,生命的意味则是运用艺术将情感生活客观化的结果,周刚教授启发现场师生从画中切身体会艺术家的情感。

周刚教授指出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是指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娴熟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的艺术工作者。艺术家的世界观是结合自身的艺术体验,并通过艺术语言进行表达,因此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多看、多听、多了解。周刚教授激励学子们趁年轻一定要多读书,多体验,多创作。

 

周刚教授表示,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同时艺术创作过程也分为情感性创作、叙事性创作、主题性创作、观念性创作、情景性创作、技术性创作、写生性创作七个类型;他为现场师生进行逐一具体讲解,并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知识理论中有所启发,从日常生活中有所感悟,从而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创作。

讲座在广大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林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