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菜单

书法学院2022级学生北京实践教学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书法学院 责编: 文玉 发布时间:2025-09-04 浏览量:104

为深化书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历史与文化的浸润中提升书法艺术素养与文化底蕴,8月22日至29日,书法学院联合北京实践基地,组织2022级书法学专业学生在北京开展书法实践教学活动。

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专题讲座、红色研学等多元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在古都北京的文化沃土中汲取艺术养分,助力学生树立起“以笔墨传承文化,以艺术服务时代”的专业信念,为书法人才培养注入了鲜活动力。

 

颐和园寻踪,感受“笔墨与建筑的共生”

书法学专业师生一行前往 “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聚焦园内书法文化资源开展学习考察。颐和园中的门额、牌匾、楹联等题刻,皆是书法艺术与园林意境融合的典范,为师生提供了鲜活的书法学习样本。考察后,不少学生表示,此次颐和园之行打破了对书法“只存在于宣纸之上”的认知,深刻体会到书法可自然融入建筑与生活,进一步拓宽了书法学习的视野与思路。

 

名家讲座,在学术碰撞中明晰创作方向

活动期间,考察师生先后聆听两场书法相关主题讲座。原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硕士生导师郑军健教授,结合数十年书法创作与研究经验,深入浅出阐释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关联;随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合龙老师以 “故宫文物分享与汉字书法系统的使用” 为主题,分享文物与书法的独特魅力。两场讲座令学生深受启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书法的深厚魅力与重要价值。

 

登临长城,在雄关之上厚植民族情怀

师生们还赴八达岭长城,开展以 “感悟长城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为主题的实践考察活动,重点围绕书法学习挖掘相关资源。长城关隘、阁楼中的题刻与匾额,是书法艺术与民族精神融合的独特载体,为师生提供了鲜活的书法学习素材。师生立于长城之巅,既被眼前雄伟景象震撼,更直观感受到书法与民族精神结合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丰富了书法学习的认知与体验。

 

回望党史,在红色研学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主题及馆内珍贵文物、生动图片、感人故事,让考察师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与辉煌。参观后,学生们表示,此次红色研学不仅坚定了理想信念,更从书法学习角度认识到:书法艺术不能脱离时代,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书法学习的生动教材。未来将把红色精神融入书法创作,以笔墨书写新时代故事,为书法学习与实践注入红色内涵。

 

探访文脉地标,解码“德”文化与书法传承

8月29日,考察师生前往雍和宫、孔庙、国子监与北京崇德堂博物馆,聚焦“古建筑中的书法文化”与“‘德’文化的书法表达”,开展书法相关学习考察。学生们重点考察了“进士题名碑”“十三经刻石”等文物,参观历代“德”相关匾额、碑刻、书画作品,解读中国“德文化”与书法的艺术关系,对“书法与品德”的深层关系有了全新认识,进一步丰富了书法学习的文化维度。

此次书法学院联合北京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构建多元实践体系,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短板,为书法人才培养积累实践经验。未来,书法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场景,让学生在 “行走的课堂” 中体悟书法魅力、传承文化精神,着力培养 “有技法、有文化、有担当” 的新时代书法人才。(北京实践基地/供图)